為何經期總會腰酸骨痛?問題可能出在「宮寒體質」
不少女性在月經期間出現腰酸、背痛、下腹痙攣等不適,甚至感到四肢冰冷、疲倦無力。這些症狀往往與「宮寒體質」有關。所謂宮寒,泛指子宮虛寒,血液循環不良,使經血排出不順,導致疼痛、乏力與寒意。
長期進食生冷食物、飲凍飲、久坐缺乏運動、過度疲勞或壓力大,皆會令體質變寒,子宮變得虛弱,導致每次經期都成為「痛苦週期」。如未及時調理,情況甚至會影響生育力與整體健康。
想改善經期腰痠骨痛與經常疲倦的狀況,關鍵在於日常生活中慢慢調整體質,從飲食、生活習慣及補身入手,讓身體由內而外逐步暖起來。
1. 減少寒涼飲食,日常飲暖水暖食
不少女性平日愛飲凍飲、食雪糕、生冷沙律等寒性食物,長遠會令子宮「受寒」。建議改以暖水代替凍飲,經期前後尤其要避免進食寒涼食物。
可多進食以下溫性食材:
- 黑芝麻、紅棗、杞子:補血養氣,溫暖身體
- 南瓜、薑、洋蔥:助提升體溫、促進血液循環
- 雞肉、牛肉、羊肉:提供高蛋白,有助補身養血
同時,也可以每日飲用滴雞精補充營養、調整體質,特別適合平日容易手腳冰冷、經期痛楚明顯的女性。
🎯 推薦產品:15天經期調理組合
嚴選台灣老母雞,10 小時恆溫燉滴,不加水、不回流,完整保留 18 種胺基酸與高濃縮營養精華。每日一包,有助補氣養血、提升體溫循環,減少經期腰痠骨痛與疲倦感。
2. 熱敷+泡腳放鬆下半身血氣
經期期間腰痠背痛、小腹冷痛,往往與下半身血液循環不良有關。熱敷是最簡單又有效的方法,建議可用熱水袋敷於下腹與腰部,每次約 15–20 分鐘,有助緩解痙攣與疼痛。
此外,每晚泡腳 10–15 分鐘,不但能溫暖末梢血液循環,亦可放鬆緊繃肌肉、幫助入睡。
小貼士:
- 可加入薑片、艾草、玫瑰花浸泡腳水,加強祛寒效果
- 泡腳後馬上穿襪保暖,避免再次著涼
3. 經期前後注重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
身體在月經期間需要更多能量進行排毒與修復,若此時仍過度操勞或情緒起伏大,會進一步削弱氣血,令體質愈來愈差。
建議經期前一星期開始放慢生活節奏:
- 每晚提早入睡,避免熬夜
- 減少高強度運動,改做輕量瑜伽或散步
- 經期期間少穿短裙或短褲,注意腹部與腳部保暖
同時可配合食補提升體力與氣血,例如每日一包滴雞精,維持體內循環穩定。

身體發出警號,唔可以再拖
經期反覆出現腰痠、背痛、精神不振,其實係身體向你發出警號。透過暖身飲食、適當休息、配合滴雞精補身等日常保養方法,可以有效改善宮寒體質,減少經期不適,讓你每個月唔再為經痛而苦。
👉 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