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完BB之後,不少媽媽以為只要坐好月,身體就會自然復原。但現實係,坐完月後仲係攰、無精神、頭髮甩得好緊要,根本唔係「休息一陣」咁簡單。產後調理如果做得唔好,唔單止恢復得慢,仲可能會留底一身虛。今次就一齊了解,點樣好好利用產後黃金期,真正由內到外調理好媽媽身體。
產後為何容易氣血虛弱?調理黃金期你錯過咗未?
唔少媽媽以為生完BB、坐完月就等於身體復原,其實唔係咁簡單。生產過程中,媽媽經歷大量失血、氣力消耗,無論係自然分娩定開刀,身體都會處於極度虛弱狀態。
產後坐月首6星期被稱為「坐月期」,係調理體質的關鍵階段。呢段時間如果調理得宜,有助補氣養血、恢復體力;但如果忽略咗,身體就可能長期留底虛弱,之後點補都補唔返咁易。好多媽媽錯過咗呢段關鍵時間,就會出現持續攰、面青唇白、易病等情況。
產後常見的3大虛弱狀況:身體未復元、精神差、甩髮多
產後虛弱最常見的狀況包括以下幾種:
第一,體力未恢復。即使坐完月,日常照顧BB已經夠攰,身體仲未完全復原,容易感到疲倦無力、氣血不足,甚至有時會頭暈心悸。
第二,精神狀態差。睡眠不足加上荷爾蒙波動,容易令媽媽情緒低落,記憶力差,集中唔到精神。成日覺得「個人好散」,一坐低就唔想郁。
第三,產後甩髮嚴重。不少媽媽產後幾個月會發現自己頭髮大量脫落,梳頭都驚,呢啲都係氣血虛弱、營養流失的信號。如果唔及早調理,頭髮唔容易回復濃密健康狀態。
產後點樣補身?由飲食與日常習慣開始
想產後身體快啲復原,唔一定要靠大補特補,而係要補得啱。日常飲食應以補氣養血、改善氣血循環、容易消化為主,例如紅棗、黑芝麻、枸杞、瘦肉湯等都係不錯選擇。避免食生冷刺激食物,以免影響腸胃吸收,阻礙氣血恢復。
同時,保持良好作息都好重要。雖然湊B難免夜瞓,但盡量搵時間補眠、放鬆,減少壓力對身體的消耗。適量運動如散步、伸展動作,有助促進血液循環,亦令情緒穩定,有助減輕產後抑鬱徵狀。
有時間的話,可以試下浸腳、飲暖水、聽音樂減壓。媽媽情緒穩定、循環順暢,身體復原速度自然會快啲。
滴雞精:產後調理的日常後盾
若每日未必有時間煲湯進補,可以考慮加入滴雞精作為日常補養。對於產後體虛、氣血不足的媽媽,滴雞精不但可以補中益氣、改善疲勞,亦有助穩定情緒、強化體質,更重要係飲用方便,隨時補充營養,減輕煮食壓力。
每日一小包,為身體打好底,亦係媽媽重新出發的穩定力量。唔止補身,更係對自己好嘅一個簡單開始。
小結:產後調理唔係選擇,而係必要
坐月補身唔等於「熬一熬就會好」。產後虛唔係命中注定,而係可以透過細心照顧慢慢改善。唔好再以為「忍一忍就會好」,你值得比身體多啲時間,多啲營養,重拾健康與活力。
養好自己,先有力氣照顧BB。由今日起,好好調理,將產後黃金期變成你身體真正復元的開始。